他们不该
“
走
”
得这样快
作者:林思桐
最近两个月,我们学校先后走了两位老同志:4月10日“走”一位,姓王,享年80岁;6月8日“走”一位,姓邵,享年75岁。他们“走”得都很快:头一位,上午8点30分左右,突然摔倒在地,抢救不到半小时,就撒手西去;第二位,11时患病,送往医院抢救,历经13小时,抢救无效,魂归西天。这两位老同志匆匆离去,不但家属难以接受,就是我们这些相处多年的老同事、老朋友,也难以接受。在悲痛、哀伤之后,我们不妨探讨一下:他们为什么“走”得这样快?
两位先后离世的老同志,经医院确诊,患的都是急性心肌梗塞。这种病,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且死亡率较高。因此,医生常常告诫我们,对急性心梗,要重在预防;一有预兆,应该及时就医,以求化险为夷。
“重在预防”,这就要求掌握一些有关急性心梗的知识。我听从医生的建议,经常会看电视里的健康栏目,会参加一些健康讲座,会专门向医生求教,会阅读一些书、报、杂志中的相关文章。多年的积累,有助于我在预防急性心梗方面,做得比较自觉。如今,面对两老的离去,我愿意就“他们为什么"走"得这样快的问题”,谈谈我的粗浅意见,求教于方家。
在医学界,有人把每天上午从6时到12时,称之为急性心梗患病的“魔鬼时间”。对照我们的王老和邵老的情况,王老患病时间是8时半左右,邵老患病时间是11时,都在“魔鬼时间”范围里。看来,急性心梗的发生,有着较明显的时间规律。这个时间规律,缘于从清晨开始,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血压上升 ,心率加快,血小板活性增强,血黏度增加。这对冠心病患者有极大威胁。医学常识告诉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引发急性心梗。据此,我们的老同志,尤其患有冠心病的老同志,别忘了服用药品,别忘了喝上一定量的开水,等等。
事出有因;生病也不例外。一些医学文献告诉我们,冠心病是急性心梗发作的基本病因。除此而外,还有引发急性心梗的直接诱因和间接诱因。直接诱因包括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冷刺激、饱食、大量吸烟、酗酒等等。现以王老为例。王老在患病前,曾因冠心病住院。出院不到半月,就结伴垂钓,早出晚归,吃不好,休息不好,第二天一早,又坚持晨练。显然,他的体力透支了。所以,在晨练后回家路上,突然摔倒;这一倒,就再也没有起来。从王老患病倒地一事,我们要引以为鉴的是,千万不要透支体力,要服老,要量力而行。
医学常识又告诉我们,疾病发生前,总会有预兆、先兆。急性心梗的先兆,一些医学文献是这样说的:发病前数日,乏力、胸痛,活动时心悸,或心情烦躁,等等。这些先兆,要及时捕捉,抢在发病前进行救治。邵老在发病前,似乎没有什么预感。早饭后,他按时去社区医院打点滴。11点时,突然感到不适,随即去省人民医院抢救,但为时晚矣。邵老在患病前真的没有预兆?回答是否定的。之所以没有捕捉到先兆,是因为他有多年的肺气肿病,平时的关注点,在肺不在心;纵使他感到胸部不适,他也不可能会想到是肺引起的。老病掩盖了新病。这种疏忽,贻害极大,不能不引以为戒。
老朋友“走”了,留给我们活人的教训不少。还是经常听到的老话:不治已病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