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给父母的家书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好!提笔给您写这封信,您或许会有些许的意外吧。 最近,我们单位在开展一次有意义的“写一封家书”活动。提起笔来,真是感慨颇多。尽管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偶尔会谈及廉政这个话题,但从没有真正像今天这样深思过这个问题。首先映入我脑海的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曾说过的那句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这与我们家一直都信奉的“家财不为子孙谋”、“遗财不如遗德”的道理不谋而和。中华民族历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德教传统,治好家也是修身的具体体现,治好家才能从好政,才能治国平天下。换言之,“正人必先正己,治国必先治家。”现在的党员干部,仅仅管住自己、独善其身是不够的,还要管好子女、配偶等亲属,廉洁治家是廉洁从政的重要一环。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只有把廉洁二字深深地刻在脑子里,形成良好的廉洁从业习惯,为自己铺就一条廉洁从业之路,让家人放心,让领导放心。记得臧克家先生曾经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一个人无论职位高低、权势大小,只要他为国家振兴尽职尽力,为百姓利益呕心沥血,人民都将永远记住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风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追求和人生,但人的生命就如同彩虹般——灿烂却短暂,要活出怎样的精彩,要留下怎样的英名,要说出怎样的终结语,全在于你自己做主,自己把握。
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任长霞等廉洁奉公的领导干部的故事,在他们背后都有一个廉洁自律和全力支持的和谐家庭。人民的好干部郑培民,他的妻子自己规定“三不”政策: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口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当好家庭的“纪委书记”。古代时人们就作过精辟的比喻:“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他来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这就说明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是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我深深体会到廉洁不仅是自己的事情也是家庭的事情,在需要你自觉地去遵守各项廉洁从业规定的同时,还需要我自觉地履行家庭助廉的职责,当好家庭助廉守门员。我会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注意纯洁社交圈、净化生活圈、规矩工作圈、管住活动圈,在工作之余,多与家人一起享受生活的幸福快乐。希望爸爸、妈妈和丈夫、女儿永远支持理解我,您的幸福平安对我是至关重要的。今后的日子,我会用更多的爱为您营造一个更加温馨的家庭,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在这港湾里幸福地过一辈子,这是我对您的承诺,是幸福的承诺,也是廉洁的承诺。
儿女是父母的镜子。于党、于国、于家,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正好家风,在教育并管好子女上带好头。若是把家风这个源头彻底清澈了,必能滋养好的作风、政风与民风,逐渐形成“气正山河壮,政廉日月春”的政治生态环境。
通过挖掘家风的优良和积极因素,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其中,使人们在家庭的温馨中、在父母长辈的耳提面命中接受熏陶感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研究的宝库。
在新形势下,我们既要研究和挖掘家风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要研究如何加强家风建设的问题;我们既要发挥家风的积极作用,也要抑制不良家风的消极影响;我们既要成为家风的感染者和受益人,也要成为良好家风的营造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家风的形成,建立在家训、家规和家教基础之上。有的有明文规定,有的没有,但总会从父母长辈那里传承下来一些做人处事的品德要求。
一方面,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周公旦诫儿、孔鲤过庭闻训、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家教故事,贵后世影响深远;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每句话语都已成为传统文化精神的一部分。我们熟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人生起点,也常常秉承着一些良好的传统家风。比如,毛泽东在1919年母亲去世的时候,写了一遍《祭母文》,里面说到母亲传承的家风是“首推博爱”,还有“不作诳言,不存欺心”,“但呼儿辈,各务为良”。这大体属于毛泽东对他的父母所传承家风的理解和敬畏。这也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良好的家风中得到了延伸和传扬。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细胞。家风自然会向民风辐射,民风自然会向国风延伸。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家风虽然不能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但它是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是我们国家和社会能够形成核心价值观依托的文化土壤,对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是最基础的东西。
爸妈,保重身体,我爱您!
女儿:李 绚
2016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