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院新媒体建设的报告
尊敬的院党委:
为贯彻落实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共青团陕西省委引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意见》(陕高教〔2015〕3号)和《中共陕西省委高教工委转发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陕高教宣〔2015〕2号)的文件精神,完成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的任务,加强新媒体宣传建设,做好我院宣传思想工作,完善学院宣传思想工作机制,构建学院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党委宣传部结合我院当前宣传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发展趋势,拟设立新媒体中心。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学院宣传工作受到新媒体全面发展的严峻挑战
2014年3月,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正式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高校宣传工作务必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应对现代化发展对高校宣传工作提出的各项挑战,建立全面育人的立体化宣传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院宣传工作应充分借力新媒体,与时俱进,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做好我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自觉性,彰显大宣传在我院文化育人中的作用,努力开创我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新媒体在高校的迅速发展趋于系统化。近年来,由于新媒体在高校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先后出现了如教育部发起成立“教育系统官方微博联盟”、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发起成立的“中国高校新媒体联盟”、中国青年报发起成立的“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等一批组织,他们的成立对于指导高校宣传工作系统地开展高校建设、教育宣传、舆情监控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新媒体为代表的传媒发展变化对我院宣传队伍、宣传机制提出更高要求。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优化宣传队伍结构,如何熟练运用新媒体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如何创新宣传机制,从而推动我院宣传工作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时代,重塑宣传队伍形象,形成合力,成为我院宣传工作的新课题。
新媒体的发展在拓展宣传思想工作领域、丰富宣传思想工作手段、提升宣传工作影响力等方面为我院宣传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我院传统的宣传观念、宣传方法、宣传效果产生冲击,传统宣传模式在面对信息社会转型、网络社会崛起以及虚拟文化等现实问题时已经显现出严重的不适应性,面临着新的问题挑战。
新媒体对我院宣传方式、宣传阵地提出挑战。目前,我院党委宣传部下辖新闻宣传和理论教育两个科室,日常宣传工作具体通过学院官网、校报、广播站、宣传栏这些相对传统的宣传途径来开展。传统媒体具有滞后性、单向性传播的劣势,在信息量、传播成本、互动性等方面与新媒体相比,都有明显不足。面对新媒体,宣传工作者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创新宣传方式方法,提高宣传质量与水平,这是对我院宣传工作方式方法的挑战。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有待加强,高校是思想文化会集之地、人才荟萃之地,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易于受新传媒的影响,高校没有自己的新传媒宣传平台,只能流于表面,疲于应对,很难扎实做到思想引领有创新、有实效。
二、新媒体在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
当前传媒行业已经进入了以微博、微信、二维码为代表的“微时代”。 据《2013年高校微博发展报告》显示:“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高校微博在2013年迎来了快速发展的一年。搜狐新闻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新浪有关高校微博的新闻数量是2010年的18.4倍。截至2013年12月,通过新浪官方认证开通官方微博的国内高校达1110多所。”高校微博的媒体关注度在不断提升,社会地位也随之加强。特别是依靠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做基础,微博、微信、二维码等各种应用客户端席卷而来,连通PC和手机终端的新媒体时代全面到来。任何信息都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一触即发”,人人都是“最快捷、最草根的新闻发布厅”,信息传播时代的迅猛发展如同神话,令人目不暇接。
运用新媒体手段,开拓高校宣传工作新局面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更多强调正面灌输和规范教育,以引导青年去追求共同利益和终极利益为目标取向。当前,高校青年大学生的许多需求和利益都是通过网络来满足和实现,利用网络等新媒体为青年大学生搭建平台,将极大拓展服务学生的渠道。
(一)搭建求知探讨平台。网络等新媒体的应用在教育方面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多媒体多终端的内容输出模式使受教育地点具有灵活性;点播的输出方式使受教育时间具有随时性;丰富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受教育的内容具有可选性,从而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网络等新媒体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网络资源的自由支配,超越时空和地域的限制,给了学生求知的另一个广阔天地。团属网站应成为青少年大学生求知探讨的平台。
(二)打造交流娱乐平台。网络等新媒体娱乐内容是大学生发展的风向标,它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做好这个平台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拓宽他们的视野,还能有效把握在校大学生发展的风向标,做到有效地吸引、凝聚大学生。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知识、情感和认知上的沟通。网络等新媒体的应用提高学生与他人沟通的能力,让他们能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中找到归属感与责任感,使他们的身心全面健康成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结果,青少年尤其是高校大学生中超过55.9%的网民声称在网上结交过新朋友。而影视、音乐、游戏是网上娱乐的重要方式,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必须开发或者连接他们喜欢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项目,比如同城交友、在线音乐、青少年绿色游戏等。
通过这些平台,学生和学生组织可以更加方便的开展大学生青春气息的活动,大家在学习之余,会经常关注和浏览这些网络平台,参与其中的热点话题讨论和主题活动等。
(三)推广宣传教育平台。引导青年大学生是高校宣传工作的基本职能。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方式已经难以得到学生们的认同,我们急需寻找新的宣传教育引导青年的方式,网络为我们带来了重要契机。通过网络,以学习,就业、交友、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学生感兴趣的、能切实为学生服务的形式,吸引大学生,凝聚大学生。当我们的网络成为了求知探讨平台、交流娱乐平台、就业创业平台、组织动员平台、维护合法权益和扶贫帮困平台、组织建设与管理平台,就会成为学生的网络生活的一部分,就能在他们的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我们就能利用网络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宣传学院党委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弘扬校园正气,扩大主流舆论,开辟宣传教育的新阵地。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发布学院党委最新的工作精神、会议详情、活动动态等内容,使同学们能够在第一时间方便快速地了解到跟学生切实相关的各种信息。
(四)发挥组织动员平台作用。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覆盖面广、成本低、特质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动员方式。通过网络组织动员已经在学生组织和社团中广泛应用。当我们的网络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时,我们通过网络进行动员号召和组织,将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影响大的理想方式。尤其是可以使丰裕口校区学生通过各种网络新媒体平台及时、全面的了解到学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和特色活动,并积极响应、参与其中。
三、加强新媒体建设有利于促进学院宣传工作更加贴近师生、服务师生
新媒体发展是历史趋势,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传媒演进,以务实的视角把握新媒体时代宣传工作的新规律,研究掌握新方法、新途径,以前瞻性的视野准确定位新传媒对高校宣传工作带来的积极作用。
以打造“官方微博、微信网络平台”为抓手,积极抢占新媒体育人阵地,进一步推动宣传工作贴近师生、服务师生。在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网络新媒体的过程中,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高校宣传工作体系。
结合学生特点,打造网络工作平台,提升行政效率。针对当前大学生网络依赖性强、接受利用新媒体快的特点,应加大对新媒体的应用和掌控,打造多维度、多层次、广覆盖的网络工作平台。一是建立学院官方微信、微博平台。然后逐步推动各系部、各机关部处、各社团开设官方微博、微信网络平台,由党委宣传部统一管理,促进我院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开展咨询服务、信息发布、主题教育等活动;二是要求副处级以上干部开通个人微信业务,并加入微信群,以便今后更高效便捷的开展中心组学习等学院活动;三是开通校园文化品牌展示、辅导员风采展示、不文明现象曝光台等栏目,使用微信公共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结合学生需求,打造网络服务平台,加强宣传工作全方位服务学院各项工作的效果。把育人与服务紧密结合,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打造系列网络服务平台,增强网络新媒体的吸引力。例如学工部可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发布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就业指导、发布招聘等相关信息和常见问题,在线为学生即时答疑解惑;教务处可提供成绩查询、课程表、校历、考试安排等服务。还可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心理知识普及、心理测评、在线咨询等服务;招生办公室可通过网络平台发布专业介绍、招生人数、招考安排等招生信息,并且直接与考生在线交流,答疑解惑。
结合特色活动,打造网络育人平台,巩固学院育人成果。注重网络育人特色品牌的创建和培育,努力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一是在网站开辟主题板块,整理编发大学生对当前的热点、焦点、兴趣点问题的讨论,及时有效开展正面教育和引导;二是在网站开设主题专栏,面向全校学生征集励志故事,并以微文学、微电影、和微图文等形式展示,搭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新阵地和激励平台;三是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网络评选,展示优秀教师风采,营造立德树人氛围;四是开展“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网络主题教育活动,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五是开发辅导员网络评价系统,由学生对自己的辅导员进行综合评价,有力推动学生工作;六是开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训学校”网校,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唱响网上主旋律。
力争通过新媒体打造集工作、服务、教育功能于一体的网络平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以增强宣传工作的吸引力、覆盖面、针对性和实效性,获得广大学生的接受和喜爱。
四、如何使新媒体发挥最大效能服务我院宣传工作
(一)微博、微信具有快速传播和互动联动的优势,但也存在碎片化的劣势。因此,高校可以在教职工生和校友开通个人微博、微信的基础上,要求所有院系团支部、学生社团和部分职能部门都开通微博、微信平台,从而完善网络平台梯队建设,最终形成以学院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平台为中心,构架起多级别、多层次的“西体微博、微信矩阵”。同时,要积极“整合学校各媒介新闻资源和传播渠道,做好微博、微信与校报、校园新闻网、广播台的资源整合,做好学校各类机构、媒体以及个人的微博、微信力量的整合,统筹校级、院级、班级、个人等多种形式的微博、微信,统一标识系统,形成层级丰富、落点众多的大学微博、微信圈,润物无声地发挥新闻宣传的整体效应”。
(二)学院宣传工作可以利用不同媒体的资源优势和应用特点,打造具有不同特色的新媒体平台。与微博相比,微信具有支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文字以及支持多人群聊等优势,而且内容条理清晰,不容易被覆盖,阅读起来也方便。因此,微信公共平台更加简约、贴心和人性化,其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在信息推送方面受众更加精准、内容更加精致,而官方微博则需要依靠一定频率的更新和转发,才能使得信息有效传递到它的目标粉丝中去。高校在需要发布某类特定信息时,除了在官方微博发布信息并置顶,也可利用微信公共平台,主动把信息传递到位,达到更有效的传播效果。因此,提高微信公共平台的微信好友数量,提高官方微博的信息互动频率,是加强这两个新媒体建设的重要方式。
(三)在内容建设上,高校要组建多方参与的新媒体管理、运营团队,围绕学校生活打造具有独特个性的风格语言和集成模块。强化内容建设,以多媒体形式做精、做靓微博内容,打造原创精品。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融合发布,重视内容的原创性,以原创赢得关注度,以原创形成影响力。在这方面,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团队,由他们进行管理。例如:给他们分工,分别负责微博相关栏目工作,保证微博的更新条数,回复微博上的相关问题,形成信息的互通分享以及发布审查机制,并分时间段对微博转发和评论情况进行监控,确保微博的更新和活跃度,做好舆论引导。这样,既凸显了青春活泼的语言风格,使新媒体内容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和号召力,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在体制管理上,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和成长机制,制定相应的平台管理制度和队伍管理制度。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必须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制定相应的平台管理制度,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针对新媒体平台和管理队伍制定相关条例,不但保证了新媒体内容信息来源的权威性、日常更新的规律性、内容发布的正式化、语言风格的校园化、舆情应对的流程化,也对管理团队成员在提高新闻捕捉能力、语言写作能力、新媒体把握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等方面有所促进和提升。
目前,随着人们对新媒体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建设比较完善的校园新媒体体系。他们一方面不断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搭建新媒体信息平台网络,营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校园氛围,提高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的广泛性和渗透性;另一方面,科学、有效地管理移动新媒体工具,通过掌握移动新媒体使用特点和规律,转变工作方式和风格,贴近师生,及时监控校园舆情和动态,正确有效进行危机公关,进一步塑造高校社会形象,提高社会影响力。新媒体的全面快速发展势必使“微时代”中的高校新媒体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宣传工作发展中的新亮点。
五、新媒体的特点
(一)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具有双向性、互动性。社会公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借助于新媒体,普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讨论中来。
(二)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包容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文字的撰写者,音频、视频的制作者以及时事的评论者,新闻消息的发布者。但是一旦有人组织或者某个群体找到了一个共同关注点,它就会迅速形成一个利益群体,表达一个共同的观念,形成一个舆论氛围。
(三)新媒体的传播具有迅速性。有别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速度非常快。美通公司做过一个调查显示,手机用户可以在一个小时之内把消息传达到一亿人次,互联网的电子邮件在一个小时大约是一百万用户。
六、新媒体中心职责
(一)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传播的效率,围绕学院各项工作部署,配合学院开展网络宣传工作。及时发布校内资讯、校内新闻及校内活动等内容,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在网上发帖发文进行相关具体宣传,并准确及时的向全院各新媒体平台传达学校的各项工作部署,对其进行宏观调控,指导其开展工作,构建学院立体化宣传体系;
(二)发掘校内新闻消息、人物趣事、幽默视频、文化生活,进行新媒体传播。开展校内微访谈,如校内招生工作便可以在新浪微访谈上进行宣传和座谈,在我院和青年学生中营造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网络舆论氛围;
(三)配合院党委宣传部管理和运行基于微博、微信新媒体网络平台。利用微博协会的自主认证平台认证绿色通道为校内机构、学生干部以及教职工进行微博认证,为各系部、各机关部处、各级学生组织及学生会各部门提供新媒体建设、管理和监督等支持,建设校园交流的新媒体阵地;
(四)做好舆论信息收集工作,将涉及我校学生的有关重大网络事件及时上报院党委宣传部。配合学院针对与学院有关的各类突发事件、焦点问题,阐释政策措施,引导正确舆论导向;
(五)做好校内活动的微博大屏幕运用工作,基于校内重大事件和活动,申请开展可以使全国微博用户均能看见微博tips投放活动,力争校园打造热点话题,广泛提升学院影响力。
(六)完成院党委宣传部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七、新媒体中心部门组织结构
依据业务性质,团队初期拟建立新闻组、播音组、视频组、运营组和项目组等5个小组,并设立主任、副主任和总编辑辅助进行团队管理和业务建设。
新闻组:校园新闻采写、专题采编,为新媒体平台及外宣供稿
播音组:微信平台播音、运营
视频组:微视频节目
运营组:新媒体平台日常运营
项目组:新媒体营销推广、新媒体研究、团队文化建设、摄影、美工设计、产品设计开发。
八、进行学院当前各个官方网络平台的调查统计
为有序推进我院新媒体建设,加强校内各新媒体平台之间的交流互动,并实现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效联动、聚合传播,畅通校园媒体资源整合与服务信息共享机制和渠道,以不断促进我院新媒体健康发展,不断增强校园新媒体的传播力,不断提升学校宣传工作及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统筹协调媒体联动做好信息发布、舆情应对等工作。新媒体中心将以党委宣传部为主体,结合微博协会、网络通讯社、广播站以及传媒系的优势力量,进行新媒体中心的前期筹备和管理工作,统筹全院各系部、各机关部处、各社团及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各社团等组织开设各自的官方微博、微信网络平台,
现请已以以上的名义开办的所有新媒体填写好相关表格(附后)并于5月25日前交至校党委宣传部进行登记备案,所有校内新媒体在填表登记备案时均可申请加入新媒体中心首批成员单位和新媒体中心理事会,经过审核评议可推荐为首批理事单位。
以上内容妥否,请领导批示。
党委宣传部
二〇一五年五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