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骨干的教育培训,切实推进教工党支部建设,我系于5月12-13日,由体育艺术系党总支书记李美霞,系主任赵志伟,副主任杨占军带队及各教研室支部一行14人,赴延安革命老区梁家河和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参观学习。
此次参观的第一站是梁家河。通过到梁家河展览馆(原梁家河小学改造)、习近平总书记打的第一口沼气池、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住过的窑洞,使我印象极为深刻,感触颇深。通过参观,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等15名北京知识青年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了延川县梁家河,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先后带领当地村民打坝淤地、考察参观发展当地沼气池、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先后建立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目的是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下,带领村民共同改善生活条件。参观中还仔细阅读了习近平同志先后给梁家河村民的4封回信,深切感受到了习总书记对梁家河村民的牵挂和感恩,以及寄予的厚望,正所谓树高千尺忘不了根。通过参观,感受到了梁家河村历届村“两委”会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带领村民艰苦创业,逐步建设美丽乡村的艰难历程。如今的梁家河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变化,这使我不禁感慨,在当时那个年代,习近平同志也才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便离开了父母远到农村,一切靠自己的双手,勤学苦练,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尤其是在打第一口沼气池时,这也是陕西省的第一口沼气池,习近平远到千里之外的四川参观学习,回村后,真抓实干,带领百姓架起了自己的第一口沼气池,大大改善了全村人民的生活条件。在参观窑洞的地方,我看到了当年知青们同吃同住的真实场景,感受到了当年生活的艰辛不易。听当地老人讲习近平接梁家河老人多次看病,为其支付医药费,深深感受到了他对梁家河乡亲们的那份真挚的情感。通过参观梁家河我也感受到了习主席曾说过的,“我人生的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此次参观的第二站是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28000多名北京知青来延安插队落户,是继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又一庞大的来延群体,也是对延安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几个展厅的参观,那段插队的岁月、独特的历史,留下了北京知青在陕北大地上抛洒青春的画面,那时闭塞的延安,贫穷落后、缺衣少食。知青们在艰难困苦之中,渡过了“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感知了农村和农民,看到了中国社会最真实、最基层的一面。他们懂得了人生,学会了坚韧与顽强,形成了终身受益的健康人格和精神气质。看到知青们在那个年代生活的艰辛,我不经感慨我们生活在灿烂的阳光下,我们应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积极努力,有所作为,有所奋斗目标。
这次赴延安学习使我受教育颇深,收获之大,今后,我也要积极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党员,优秀的教师。